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宣教

企业员工安全健康与职业病防护

作者:发布时间:2018-08-26

分享到:

一、职业病及职业病危害识别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分十大类115种。
  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
  职业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等。职业危害因素来源分为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性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性危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
  (3)生物性危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体内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一、防水卷材制造

     防水卷材制造主要危害因素:硫化氢、甲苯、汽油、3,4-苯并芘、沥青、高温、苯乙烯、丁二烯。
     二、焊接工艺
     1、手工电弧焊产生的危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氯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
     2、气体保护焊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
     3、氩弧焊产生的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噪声。
     4、气焊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乙炔。
     三、涂装
     1静电涂装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苯系物、甲醇、环己酮、乙酸丁酯。
     2喷涂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为苯系物。
     四、纺织
     纺织业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高温、噪声及洗毛过程中的氢氧化钠,防缩整理中的硫酸、氢,树脂整理中的甲醛、乙二胺,防水整理中的乙醇、环氯树脂。
  五、家具制造
     木家具制造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苯系物、乙酸乙酯木家具制造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砂轮磨尘、硫酸。
     钢木家具制造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砂轮磨尘、硫酸。
  六、印刷
     1、印刷岗位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甲酚、乙酸、乙酸乙酯、噪声,
     2油墨调配岗位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二甲苯、甲酚、乙酸乙酯
    七、电子行业
    1焊锡、装配工序主要有害因素为铅
    2生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

  粉尘危害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一、粉尘的危害
     1、危害: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
     2、我国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为4mg/m3(连续工作8小时平均接触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为35mg/m3,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为4mg/m3。
  二、粉尘危害的预防
     粉尘危害的预防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
  (1)“革”指技术革新、改进工艺流程,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2)“水”即湿式作用;对亲水性、弱粘性的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用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有效地减少物料在装卸、运转、破碎、筛分、混合和清扫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3)“密”即密闭尘源;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
  (4)“风”即抽风除尘;通风除尘设施是尘源控制与隔离的重要手段。
  (5)“护”即个人防护;一是在粉尘作业环境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二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6)“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采取定期检测、加强防尘设施维护检修,对从业人员定期体检等管理措施。
       (7)“教”即宣传教育;即加强对作业人员有关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维护意识和技能。
     (8)“查”是环保部门坚持日常粉尘检测,每年外请具有职业病检测资质的监测机构对所有粉尘作业区域进行次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接尘人员每2年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化学性毒物危害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二、预防及控制对策
  1根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例如用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无汞仪表代替汞仪表,使用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的油漆,其稀料改为二甲苯等。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实行特殊管理。
  2.降低毒物浓度
  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将环境中毒物浓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技术革新:对生产有毒物质的作业,原则上应尽可能采取密闭生产,清楚毒物逸散的条件。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尽可能釆取遥控或程序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
  通风排毒:在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如密闭不严或条件不许可,仍有毒物逸散入作业环境空气中时,应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毒物排出。其中最常用的为局部抽出式通风。
  3.工艺、建筑布局
     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根据毒物的毒性、浓度和接触人数等对作业区实行区分隔离.以免产生叠加影响。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布置在下风侧;如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放散有毒气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对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可产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厂房,建筑物结构表面应符合有关卫生要求,防止沾积尘毒及二次飞扬。
  4.个体防护
     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和皮肤防护用品等。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平时经常保持良好的维护
  5.职业卫生服务
     应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监督;对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实施健康监护,认真做好上岗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发现早期的健康损害,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噪声危害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一、噪声及其危害
  1、噪声
     从物理学的观点出发,噪声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出发,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音
     2、噪声源
     按产生噪声的振动源,可以将工业噪声分为三大类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3、噪声的危害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产生头疼、脑胀、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征候群;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改变、传导阻滞。血压变化。
      (3)对视觉器官的影响:眼痛、视力减退。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欲不振、恶心、胃张力减低;
     (5)噪声性耳聋:指操作者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引起的耳聳。
  二、预防及控制对策
  噪声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原则: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在接受点采取防护措施
  1.声源控制
  (1)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工艺,尽可能以焊代铆以液压代冲压、以液动代汽动;
     (2)选用低噪声设备,使用吸音材料降低噪声冲击、对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笞道与基础、支架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提高设备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3)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4)改进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2、从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1)厂区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对特别强烈的声源,可设置在厂区偏僻地区。同一车间内的机械设备,在工艺条件容许的情况下,高低噪声设备应分区;
  (2)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
  (3)从声源或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仍然达不到要可进步釆取消声、隔声、吸声隔振、阻尼等声学技术措施解决;
  (4)个人防护: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置等),设置隔音室为员工提供低噪声的工作环境。

       中暑危害的预防与对策措施
  1、中暑及其危害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中暑分为以下三类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C。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c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袞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
  (1)中暑高热: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C以上
  (2)中晷衰竭: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孪: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热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
  二、预防控制有及急救措施
  1、预防措施
  (1)每年入暑前高温作业单位应指定专人或专门小组负责防暑降温工作,检修及补充防暑降温设备。
  (2)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作业场所要注意通风,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呆在高温环境中
  (3)应多饮茶水、淡盐水、绿豆汤。在烈日下作业或长途行走要戴草帽
  (4)出汗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份。
  (5)孕产妇在夏季不能把门窗关闭和穿厚衣服
  2、急救措施
  (1)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冰块放在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3)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浴,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C的水浴中,降温效果迅速。
  (4)对于严重中暑的病人,则应急送医院进行抢救。


返回顶部